重估陆奇
让我们先穿越回2017年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。
COO陆奇率先亮相。上午10点,他准时走上舞台,占据了台下5000名观众的视野,将一个价值判断轰进现场和场外用户的心智:AI将和前三次工业革命一样,让人类进入全新的时代。
陆奇的声音笃定,有力,底气十足,不容质疑:“我们一定可以领先!”
“AI是百度的机会,All In AI。”陆奇右手一挥,食指向上,气定神闲“梭哈”,赌上整个百度。
陆奇
会议末尾,陆奇意犹未尽,当场宣布:百度在2020年可以实现高速和城市道路全路网自动驾驶。
好了,现在我们可以穿越回2020年5月,此时陆奇离开百度已经两年,人工智能产业境况大变,自动驾驶上高速遥遥无期。
国外明星AI企业Wave Computing遣散员工,申请破产保护,国内AI头部企业“地平线”被爆裁员50%。今年年初,猎豹全球智库的报告显示,AI企业融资数量持续18年连涨后经历断崖式下跌。相较2018年,2019年的融资金额从1484.5亿下降到967.27亿,下降幅度达到34.8%,融资数量从737下降至431,下降幅度高达4成。
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,旷视科技、商汤科技、云从科技、优必选、寒武纪等接连传出IPO计划。遗憾的是,旷视提交上市申请6个月,状态仍是失效,商汤被爆推迟上市转战私募市场融资,据“投资界”报道,旷视、商汤接连上市受挫,原因是估值没有得到认可。寒武纪则在申请科创板上市后,被上交所下达20题问询。
此前笑脸相迎的资本市场彻底板起面孔,人工智能公司2年前在PPT 打上AI标签就能拿到高估值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。
此时的百度,则陷入到和字节跳动的全面战争之中。李彦宏应该早已发现了,All In AI不是百度的机会,而是百度的大坑。
如今的情势分外清晰:时代风口已经出现,那就是内容竞争从图文向视频的大迁徙。由这场大迁徙产生的新流量,将深刻影响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。哪家大公司主导了这场大迁徙,谁就能将流量分发的闸门掌握在自己手中,就像过去10年腾讯所做的那样。
百度从BAT掉队,这早就是公认的事实,今天美团市值超过千亿美元,最不爽的可能就是李彦宏,之前“百度退市”的消息,虽然被官方否认,但未必无因。
如果想恢复昔日荣光,重新与二马并列,正在进行的内容生态大战,正是李彦宏为数不多的机会——如果不是唯一机会的话。
李彦宏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,所以才会大力为直播站台,百度高层宣布给予直播百亿流量+5亿现金扶持。然而,因为发力太晚,直播乃至整个短视频领域,百度想要后发制人,已经是一件接近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如果在2017年,快手和抖音尚未露峥嵘之前,百度All in的不是AI,而是内容生态,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呢?
All in AI这个口号,显露出陆奇性格的一斑底色。
去年年底,陆奇接受晚点采访,毫不讳言自己过于自信,被太太认为是“自以为是”。
这是陆奇回国3年,两次职业选择遭遇挫折后的反思。
但在2017年,All inAI——这种近乎豪赌的动作在热闹的资本市场面前,无疑是一支兴奋剂。
提出这个口号的陆奇,享誉中美科技圈多年,履历挑不出一点瑕疵——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博士后,雅虎执行副总裁、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,被称为“硅谷最有权势的华人”。
天时似乎确实降临了:2016年“人机大战”——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九段李世石,让原本局限在科学和科幻领域的AI变成了人人挂在嘴边的大众热点话题。
地利也被制造出来:北京五环外,陆奇在百度AI大会场内坐镇,百度真正的主人李彦宏在五环外演出了无人驾驶的惊艳一幕。尽管被开出一张罚单,但和似乎即将到来的无人驾驶时代相比,这样的代价完全不值一提。
7月,百度市值高涨近23%,突破700亿美元。
半个月后,国务院发布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在政策层面上为AI发展再添一把火,市场很快引爆。马云创立达摩院,马化腾提出AI in all,华为发布全栈全场景AI策略。投资人们迎风投钱。
同年7月,商汤科技融资4.1亿美元,创下当时世界范围内最高融资记录。3个月后,旷视科技完成4.6亿美元融资,至此,AI公司进入到融资赛跑模式,记录不断更新。2018年5月,商汤科技融资6.2亿美金,优必选完成8.2亿美元融资,6月,云从科技融资10亿,7月,商汤得到软银10亿美元融资,11月,地平线融资10亿美元……
烈火烹油之下,市场很快证明,大家过分高估了AI的商业变现能力。2018年年初,李开复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采访时直言:AI的泡沫会破掉。“每个创业者都很想把自己的创业公司包装成一个 AI 公司,每个 VC 也都想要标榜自己是一个 AI 投资人。但是 AI 投资其实不适合新手参与。如果对 AI 技术本身没有了解就急着参与到 AI 的早期阶段来,这样的人会赔得连裤子都不剩。”
百度复杂的组织架构则给All in AI战略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前百度云工作人员林宁坦言:“百度feed流、无人驾驶、云技术都属于AI,但各个部门都是平行运行,互相并不和谐。”
一方面是李彦宏带队做熟悉又赚钱的搜索+feed流业务,另一方面是陆奇重点押注无人驾驶。
两者在商业化上高下立现。即便到2020年,放眼全球,无人驾驶商用量产的目标依然停留在概念阶段。
以谷歌旗下的无人驾驶公司Waymo为参考,Waymo从2009年开始研发,10年时间完成第一阶段——百亿里程测试。第二阶段的量产阶段依然卡壳。
按照Waymo今年年初传出的好消息——融资22.5亿美元,用于生产8万辆汽车落地。但据自媒体“高工智能汽车”调查发现,Waymo的量产并不现实,Waymo前十年的研发投入超过50亿美金,考虑到8万辆车辆的软硬件成本,22.5亿美元只能算是杯水车薪。
回到国内市场,无人驾驶的处境更加不乐观。一名百度员工告诉字母榜,目前百度的无人驾驶只在有限范围内使用,“国内落地条件不成熟,社会基础设施发展不配套,很难规模化落地。”
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的说法,无人驾驶在2025年之前都将处于产品孵化期,大规模量产预计要到2060年。
无人驾驶难以变现,搜索+feed的盈利模式早已跑通,李彦宏的选择压根不用猜。
2018年4月公布的Q1财报显示,营收同比增长31%,净利润为人民币67亿元,同比增长277%。无人驾驶业务颗粒无收,搜索和feed流成为盈利锚点。财报电话会议上被问到AI商业化问题,陆奇的回应含糊,字里行间寄希望于未来。
如果把镜头拉回到2017年4月,陆奇刚加入百度3个月的财报电话会议,他的回应就简单干脆多了——直面分析师提出的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问题,给出明确答复:2020年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商用。
2017年年初加入百度时,陆奇分享过一个经验:在适当时候跳上适当的船。到2019年年底的晚点采访,他的语录多了一句:退一步海阔天空。
在林宁看来,陆奇离开百度是一种必然,“陆奇选了一条百度不擅长的赛道。”
林宁坦言,无人驾驶是非常好的AI落地场景,百度的技术也很好,但阿波罗计划只是名声响,产品根本没办法落地,“宝马、奔驰、百度、苹果都做无人驾驶,互联网公司拿什么跟汽车厂商比?”
更重要的是,这导致百度在战略上走了岔路,在内容布局上彻底落伍。
百度的核心是搜索,搜索的本质是内容。百度试图靠AI打翻身仗,以至于在时代主航道——内容生态竞争——上显得投入不足,缺乏远见。整个2016年,阿里宣布打造“超级消费者媒体”,腾讯系有天天快报、腾讯新闻抢占咨询市场,头条系拿出10亿,要重点扶助短视频……
虽然百度早做了准备。在2016年同样拿出10亿布局百家号,2017年1月迎接陆奇的媒体会上,李彦宏强调过信息流的重要性,“很有信心让用户依赖百度获取信息。”最后重心却扑向了AI。李彦宏在五环收罚单,陆奇用阿波罗计划催熟AI泡沫,All in AI战略在营收上可以说毫无帮助。
反观头条,2017年广告收入达到150亿元,在全球累积上亿创作者,要在2018年冲击500亿目标。当年同一起跑点的百家号,创作者100万,信息流广告收入不足百亿。
到陆奇离开百度前的2018年1月,李彦宏参加极客大会,除了强调自己从来没有说过“All in AI”之外,专门提到信息流,“信息流就是百度的重点,百度大多数的资源是在百度搜索、百度的feed流上。”
李彦宏
如今回过头来,重估陆奇离开百度的选择,可以说是双方及时止损,两全其美。
陆奇成了投资人,入职YC,后来创办奇绩创坛,一以贯之布局AI,做的是自己喜欢做的事。
当年陆奇出走,舆论一边倒地替陆奇惋惜,拿数据吐槽百度留不住人,10年间出走至少10位副总裁、20多名高管。内部宫斗、夫妇夺权等传闻甚嚣尘上。加上血友病吧、魏则西事件给公众的恶劣印象,百度简直被喷成筛子。
但不得不说,百度在AI战略上松开油门,拿下陆奇,称得上是明智,至少是亡羊补牢。
陆奇离开后,百度All in AI的声音消失,2018年Q3财报上,搜索和feed流业务的营收占到总营收的80%。同年举办的百度世界大会上,一揽子计划全程围绕内容生态打转,诸如赋能创作者、扶持短视频、落地小程序,要把百度APP升级成“综合性内容消费和服务平台”。还和头条玩起了针锋相对,双方打侵权官司的频率都高了不少。
前几天,百度大手笔推出“聚能计划”,来补足直播业务,可谓是全面回归内容生态根本。
与此同时,百度无人驾驶战略的执行显然更加理性。“无人驾驶赌的是未来,回报太远,当下只能缩减研发成本慢慢来。”一名百度前员工说道。
2018年的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上,百度宣布阿波罗计划3.0版本“阿波龙”——“全球第一台 L4 级别自动驾驶车”正式量产。不过比起Waymo量产8万辆的大手笔,百度的“阿波龙”量产数量稍显羞涩,只有100台,活动空间只能局限在园区、机场、景区、工厂等相对封闭、线路固定的环境。
社会监管也需要百度慢慢来。2019年百度L4级无人驾驶出租车在长沙量产试行,据《每日经济新闻》报道,无人驾驶出租车的驾驶员位置上,都有司机待命,这群司机又被称为“安全员”,是按照官方要求准备,为乘客的安全上双保险。
按照去年9月上海推出的无人驾驶管理办法,诸如车辆必须配备驾驶员,企业不得向乘车人收取费用,不得从事运输或经营相关活动等。这也意味着,企业的无人驾驶产品,要实现真正商业化还需要N年。
这就不难理解,尽管百度逢财报必提AI落地,但行内人都清楚,百度营收只能依仗内容业务。
今年2月底发布的2019年总营收1074亿元的全年财报,搜索+feed流唱主角。无人驾驶的亮相姿态只是强调业务进展,诸如和23个城市合作,拿到北京市40张自动驾驶牌照等。营收数据至今没有披露出来。
到5月19日最新公布的营收225亿元,净利润31亿元的Q1财报,百度营收的主力军没变,AI类业务财务数据依旧缺失。无人驾驶业务在财报上完全是在打酱油,云业务一笔带过。唯一强调的AI产品只剩下小度,一款智能音箱。
百度在AI战略上雷声大雨点小的发展路径,几乎是国内AI公司的共性。
“技术改良很难彻底解决目前AI存在的根本性缺陷,这些缺陷决定其应用的空间被局限在特定的领域——大部分都集中在图像识别、语音识别两方面。”这是去年5月,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接受《经济观察报》时下的结论。
同时,张钹的另一结论是: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已经触及天花板。
这似乎很难让人理解,目之所及,市面上出现的AI产品,除了智能机器人、人脸识别、智能客服、智能音箱之外,几乎没有看到技术研发更高深的产品落地。AI的天花板怎么会这么低?
但现实情况摆在眼前,从2016年“人机大战”算起,关于AI即将取代人工的言论甚嚣尘上,李开复曾断言15年内,50%的人类工作会被AI取代,但4年过去,国内AI的发展进程并不乐观。
去年6月的AI国际大会上,英特尔技术总监马子雅坦言:大数据、AI等新兴技术落地难,目前只有2%的数据被真正用来帮助人类的生产生活。
回到AI商用市场。即便是有场景优势的阿里、京东,得到广泛落地的也只有机器人、智能客服等基础产品,更智能化的技术依然停留在概念阶段。
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智能语音领域的带头大哥——科大讯飞。2018年9月陷入“AI同传造假”质疑,最后是董事长刘庆峰自己送锤,声称当前机器的智能水平暂时代替不了同传。到10月份,央视曝光科大讯飞违规侵占徽省宣城市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被质疑打着“AI”的幌子拿地盖别墅。
当年暴风般卷起的融资热潮,如今飞舞一地鸡毛。
AI独角兽商汤科技,6年时间融资9轮近30亿美元,估值一度超过70亿美元,业务覆盖智慧城市、智能手机、泛文化娱乐、智能汽车、智慧健康、智慧商业、教育和广告,从2018年开始频繁曝出打包售卖资产,被观察者质疑至今没有形成核心技术壁垒。
和商汤争夺融资霸主的旷世科技,则是逐年刷新亏损记录,从2016年全年亏损3.43亿,到2019年上半年直接亏损出52亿,被迫摔倒在港股IPO的路上。
寒武纪3年时间亏损近16亿元,今年3月提交科创板IPO申请,计划发行4010万股,募集至少28亿元资金,自我估值280亿人民币,甚至不惮于在招股书上亮出底牌:无法保证未来几年内实现盈利,上市后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。
……
如今回过头来看AI,投资人的态度最直观。取势资本创始人吴树从2011年就开始关注AI,他告诉字母榜(ID:wujicaijing):“许多AI方向有前景、有价值,也逐步显现了商业模式,但一部分AI 前期被一群非理性投资机构炒概念,导致高估值偏离了价值,继续投资变成是做接盘侠,到最后谁都接不动。”
同样是投资人的陆奇,不仅承认自己过于自信,历数他参与的投资项目诸如机器人、生物科技、远程工作、云计算技术等。唯独没有无人驾驶。
最后一次回应有关无人驾驶的问题是在去年年底的晚点采访中,被问到最看好的三个AI落地场景,陆奇只给出两个答案——智能场所,新移动(机器人驾驶)。
面对记者在无人驾驶问题上的旁敲侧击,陆奇说:无人驾驶在商业化完全落地,是一个漫长过程。
(林宁系化名)
【部分参考资料】
《对话陆奇:做一件长期有价值的事,不被人理解是必然的》,晚点,2019年12月13日
《百度高管解读第一季度财报 陆奇表示要加强AI创新》,新浪科技,2017年4月28日;
《陆奇:拨开百度迷雾的“局外人”》,人物,2018年6月28日;
《深网 | 陆奇谢幕后 百度的“新”时代》,深网,2018年6月7日。
《陆奇改革未完成 百度重回老路?》,新京报,2018年5月23日
《无人驾驶进入“量产时代”?破晓的黎明,还是疯狂的白日梦》,高工智能汽车,2020年3月8日。
《李德毅: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量产预计要到2060年》,中国汽车报,2019年5月22日。
《AI公司,开始破产了》,投资界 2020年5月6日。
《独家专访院士张钹:深度学习触及天花板,AI奇迹难再续》,经济观察报,2019年5月28日。
《商汤科技被曝折戟IPO:九轮融资后上市未卜》,蓝鲸TMT,2020年3月27日。
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